金秋十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画展,在东京都椿山庄艺术画廊举行。虽然新冠疫情的“第三波”来势汹汹,可这耗时两个月准备,70幅题为《寂静》、《乾坤》、《归鹤》、《慈悲》和《天地人》、《森林密语》、《爱的呢喃》、《天使的密语》等不同意境的作品,充满了祈祷和生命力,寄予了对世间美好的希望,亦再次引爆了日本美术界的活力――它们,均出自旅日四十年的画家马艳之手。

从“艺术世家”到“东西游学”

马艳的外祖父是中国当代著名现实主义画家、人民美术教育家王式廓,父亲是旅日著名水墨画家马骁、母亲是著名彩墨画家王荻地。马艳自小耳濡目染,接受艺术熏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铺陈纸墨作画对于她来说本是生活的一部分。

移居日本后,马艳曾赴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正统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培养,其后又远赴新加坡、英国等地游学,丰富的艺术历程,给了她更加开阔、包容的创作视野。

马艳将中国传统水墨技法、西方光影色彩理论以及日本绘画的情感性相融合,创立独具个人色彩的“彩墨”风格。陆续在银座鸠居堂画廊、椿山庄酒店艺术画廊、东京艺术画廊等处举办个展,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从《天地人》到《天使的密语》

《天地人》曾展于银座鸠居堂,是一件震慑襟怀、直指人心的作品。以中日友好的期冀为主题,呈现了“御神木”银杏树饱含生命力的坚韧姿态。虚实相间的画面处理、浓淡得宜的色彩调和,将渺渺天地之广阔、悠悠时光之深远、人与自然之互依互存表现得深沉隽永、入骨三分。天地悠悠的旷然之感、生机勃勃的希望之韵,跃然纸上而力透纸背,震撼人心。

在传统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天使总会给人间带来希望,带来光明。《天使的密语》,则是基于这种对明日的憧憬与祝愿。新冠的蔓延给生活蒙上阴影,每个人心中存在着善良、温馨、美丽的天使。而马艳期望通过自己的画作唤醒人们的内心,通过感觉天使的祝福和天使的密语,让观者感到天使带来的启示与祝福,也传达出对美好与和平的期待。

从“融汇东西”到“贯通中日”

马艳出生在华夏,11岁来到扶桑,其内心既存有扶桑的映射,又蕴含着华夏的渊源,还融合了西洋画法的魅力。她将自己内心的感觉以及成长中的心路历程,通过画笔来表达。马艳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水墨黑白的成分,也有日本“墨彩”的踪影。以墨加彩这种形式,成了马艳独特画风的一种表现。

从小在外祖父身边学的是中国油画,又曾在欧洲生活过,在日本受过教育,所有这些不同的文化特质都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既有继承自父母的文人画传统气韵,也有触发于女性独特知感的烂漫情怀,还有融汇中日欧文化的鸿博意象。

马骁的作品俊逸清隽,王荻地的作品端淑雅丽,而作为马骁与王荻地爱情结晶的马艳,也恰到好处的完美承袭了父母艺术的优势与特质。之前多次展览都是与她的父母亲一起举办。这是马艳首次独自举办个展,她朝着创新和挑战,勇敢地跨出了一步。

All about马艳

日本美术家联盟会员。一般社团法人MAKYO艺术协会副代表。MAKYO 美术馆馆长。

1967年生于北京。1979年随父母移居日本。1987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1992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攻读水墨画、油画、艺术批评。1993年就任“马骁水墨画水墨画展示馆”负责人。日本东洋美术学校讲师。其后十年间远赴新加坡、英国等地游学,在丰富的艺术历程中开拓了广阔包容的创作视野。2006年返回日本,创立“艳墨会”,并担任一般社団法人MAKYO艺术协会副代表/东京银座教室讲师,每年在银座鸠居堂画廊、椿山庄东京酒店艺术画廊等举办多数個展。2017年在东京新宿希尔顿艺术画廊举办《水墨画 联结水墨画美和技能》(马骁/王荻地/马艳三人展);2019年在东京六本木国立新美术馆举办《MAKYO 国际艺术大奖展》(国际公开招募展)。在月刊《度毛》封面画连载10年。曾获中国大使馆文化部奖、北海道知事奖等奖项,出版过《水墨画黄金的法则》(日贸出版社)等著作。